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

self meeting

朋友突然對我說:
「我覺得妳是個很獨立、又總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女生!」
「恩。」一時之間不知道還有什麼字句可以回應。

是的,我清楚明白的:)
前兩個禮拜,一個人背著行囊,隻身前往紐西蘭流浪,人們說:好勇敢、好大膽、好厲害;而我只覺得那是一件讓人開心的小事一樁而已。


















---

其實我一直都是這樣的我吧!
衝動、任性、天不怕地不怕,還有那麼一點(很)挑食。

人活了二十幾個年頭,周旋於家庭、朋友、社會、愛情之中;小時候總覺得不了解自己,長愈大卻發現好像愈來愈確定自己的模樣,好像除了改變之外,比較多的一部分是『接受』了。

我問男朋友,覺得他自己是怎樣的人呢?「無聊的人。」他答。
我說不是這種答案,你試著分析一下自己的個性吧?

接著他給了我一長串的缺點作為答案。

「因為優點已經在那裡了,會提出缺點,是因為在意、希望改變。」是對自己不滿,還是要求高呢?我好奇,好像隱隱看到了他對自己的期待和壓力。他給我的形容詞倒是不少,像是開朗、過度樂觀(一定要加個過度)、真誠、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等等。

如果用一句話形容的話呢?

我覺得我是「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,但卻不太確定自己現在在做什麼」的人,而男友是「很清楚自己現在在做什麼,但卻不太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」。
他不甘示弱,表示他也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字句來闡述我們,說我是『理想派』,而他是『務實派』。

---

這樣的探索很有趣,讓我想到以往流行的問卷中常常出現【你覺得某某是個怎麼樣的人】這種問題;而好玩的是,往往可以在形容別人的過程中,發現自己重視的人格特質是什麼,進而也在認識別人的同時認識自己。

其實有時候在戀愛中昏頭轉向的人們,會迷失了自己;雖說自己還是那個自己,但當眼裡只記得熾烈地望著對方,往往會遺忘了自己迷人的地方。

曾幾何時,人生中不斷有所要求、期待,
也正所謂失望為期待而生,不斷地惡性循環把彼此都逼得老緊,
好像找不回快樂心,忘了當初相愛的初衷,也好像很接近放棄。

兩個禮拜的背包之旅,花了許多時間和自己獨處,
不見得有許多對話,也不需要有太多對話。
寧靜地漫步、安詳地遠眺,
我依然能為了小花小草小石頭燦然微笑,
或是望著隔壁情侶似甜似友的互動而感到平靜。

有什麼值得害怕的呢?「沒有。」
於是我整了會兒背包,邁開步伐。




---

再試著問一下自己:
「別人眼中的那個你,是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嗎?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